山东经济:从大肚腩到肌肉男

文:魏涛

按照中国传统习俗,每逢岁末,街头巷尾的大小商号都得清清货、拢拢帐、查查家底儿,以便于盘算来年的生意。该习俗延续至今,演变成为企业的年度盘点和国家统计普查工作。

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报告,十三五以来的各项经济数字向社会公布。随后,广东、四川、甘肃、山东、福建各省也开发布会自爆“家底儿”,成为鼠年春节前最热的舆论焦点。

自2004年起,全国共开展了四次经济普查工作,均于“五年计划”末期发布结果。那么,国家为啥要搞经济普查呢?笔者将其主要作用归纳为两点

第一,例行盘点,摸清“家底”,为总结和制定“五年计划”提供决策参考。

第二,各级、各部门常规统计中出现的误差,由经济普查工作进行修订。

那么,按照第二点的说法,咱们平时看到的“官宣”数字存在不少误差吗??

存在误差是正常的。据现行的制度,年度GDP要进行两次核算。第一次是初步核算,主要是逐级上报和登记的数据进行核算;第二次进行最终核实,对初步核算结果进行修订。在普查年份,要根据普查数据对当年GDP进行修订。

笔者查证了过往资料,发现我国四次经济普查后GDP总量均有修订。例如第一次经济普查,将2004年全国GDP修订上调了16.8%(调整幅度非常大);第二次普查,将2008年全国GDP修订上调了1.34万亿元;第三次普查,将2013年度全国GDP上调1.9万亿元。不仅我国,欧美国家也如此,如果你发现美国同一年公布的数据前后不一,说明是进行了一次甚至多次修订。

随着第四次经济普查报告发布,经济界人士开始从普查报告中分析趋势的变化,而普通公众更热衷于从数字中挖掘“吸睛话题”,例如:全国各地经济“谁强了”、“谁弱了”、“谁弄错了”等等

有趣的是,每逢发布重大经济数据,山东省总是被全国人民格外关注,网络评论如潮(笔者真搞不懂山东咋有这么大吸引力)。譬如这次,“9821亿元的总量下调”瞬间成为舆论焦点。

笔者了解到,自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以来,山东GDP历经四次“总量修订”,包括三次“下调”和一次“上调”:第一次经济普查,将2004年GDP下调464亿;第二次普查,将2008年GDP下调138.77亿元;第三次普查,将2013年GDP上调546亿元;第四次普查,将2018年GDP下调9821亿元(下调了12.8%)。

大家能理解技术导致的误差,核查和修订也属正常,令人不解的是,这次“被修订的”山东GDP咋差这么多呢?

对此,“官宣”给的解释是:首先,这次普查更严格,一些企业集团、总部经济打捆上报、重复计算的赘肉被砍掉了;其次,原有853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收入达不到2000万元的退出了联网直报库,减少GDP总量5000亿元左右;最后,山东主动甩掉了多年累积的“误差”和“历史包袱”。

官宣似乎没有满足网友们的猎奇之心,大家总觉着“不过瘾”,更多人渴望挖“内幕”、探“实底儿”。鉴于此,笔者循着历史脉络,带着同样的好奇心和大家重温一下山东经济的2018,看看2018年的山东究竟发生了什么。

众所周知,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山东走上了一条史无前例的转型之路,扮演起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田”的角色。后来,坊间便有了这样的解读:“山东是中国的缩影,解决了山东经济的问题,就解决了中国的普遍存在的问题。”

2017至2018年,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山东省展开了史上最大力度、最大规模的去产能、去杠杆、环保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断臂求生”、“总量瘦身”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以淘汰落后产能为例:2018年全省化解过剩产能生铁60万吨、粗钢355万吨(山东是国内排名前三的“钢铁大省”);化解煤矿产能485万吨,淘汰燃煤机组超过130万千瓦(山东是全国最大的“用煤大省”);以环境治理为例,2018年,山东50%化工园区遭裁撤,1500家企业被关停(作为全国最大的化工产业省份,2018年初有各类化工园区199个,化工生产企业户数7595家)。

这一年,山东倾力淘汰落后产能、打蓝天保卫战,以牺牲GDP为代价充当全国深化改革攻坚期的“急先锋”。

落后产能迅速淘汰,崛起中的“新动能产业”尚未进入回报期,也是2018年山东经济的主要特征。

2018年6月,山东公布了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第一批450个优选项目,其中已开工建设233个、计划开工175个、储备42个,总投资1.8万亿。450个项目(2019年又公布第二批500个项目)成为替换落后产能的“硬核”产能。然而,这些代表着山东先进生产力的项目2018年仍处在建设期,多数没有投产运营,因此经济数据暂未体现。

与此同时,为配合全国一盘棋“去杠杆”政策,多数山东企业自2017年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主动调慢步调,有关金融机构为了控风险为山东量身定制了“史上最严”的信贷政策,引发了一轮企业出售非主业进行减负的“瘦身潮”。

新旧交替、三去一降,直接影响到企业债权人(尤其金融机构)的利益,一些企业主为了缓和、维系与金融机构的关系,保持信贷规模,纷纷打肿脸充胖子、只报喜不报忧,部分县市也出于各种政绩考评的权衡又将一摞摞肿胀着脸的照片打好包,逐级上报

笔者以为,全省大刀阔斧减肥、砍赘肉,一个全新的“肌肉男”就要塑造出来了,为啥有些人还怀念大腹便便的岁月、留恋肥胖老照片?这说明,某些小同志真的还很幼稚。笔者更以为,“下调9821亿”不是地方统计数据注水,而是多年以来一些靠加杠杆、钻政策空子、粗放发展的人的脑子注了水!!

历史翻篇了,靠数字文章换奖补政策、操纵信贷业务和谋求职位高升的人将再无计可施了,原因有四个:

其一,“数字山东”计划将全省政务外网公共服务域打通,实现了省、市、县、乡全覆盖,大数据一竿子捅到底了,统计工作的人为干预性越来越弱。

其二,随着国地税合并、银行税务大联网、征信体系健全,企业打肿脸充胖子的路数也不灵了。

第三,2020年山东统计工作将由“分级核算”实现“统一核算”,一改逐级上报的模式,弄虚作假的路被堵上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随着山东努力走出“深度调整期”、“瓶颈突破期”、“新旧动能转换胶着期”,新动能优势即将展现出来。身强体壮的山东,疾病也就自然少了。

可是,有人会问:总量被消减了12.8%,山东在全国GDP排行榜的位次会跌下前三吗?

根据国家统计局正式反馈,山东省2018年GDP数据修订为66649亿元,修订后经济总量仍居中国第三位。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修订之后,山东产业结构更加乐观了,例如,2018年山东省三次产业的GDP比例由修订前的6.5:44.0:49.5修订为7.4:41.3:51.3,修订后,第三产业占比提高1.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到36.9%。

此外,通过“地毯式”普查,查清了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成效,特别是一大批新成长企业的增加值得到全面反映:工业发展质量明显提升,2018年,每百元规模以上工业单位总产值提供的增加值比2017年增加2.6元,相应增加GDP总量2400亿元以上;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数量28.3万家,是第三次经济普查的2倍多,其增加值比常规抽样调查年份多2422亿元!

总而言之,经济普查就是场“大体检”,把身体状况搞准了,陈疴旧疾暴露出来,与历史包袱一刀两断,轻装上阵进入“十四五”,对于山东是件好事情。笔者以为,此次公布“总量下调”恰是山东经济从“大肚腩”向“肌肉男”转型的关键一刀,捅破了脓包,换来的是一个“无病一身轻”的新山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