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亚和钜派在财报中均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人员优化。
宜信近期被新闻媒体爆出裁员25%。
瑞银财富管理部近期也被路透社爆出计划裁员400人以上,主要针对管理层。
裁员潮,正在席卷泛财富管理行业……
“哎,现在哪有什么裁员,不都是人员优化。”
独立理财师刘庆海如是说道。
的确,许多公司都将裁员披上温柔的外衣,美其名曰人员优化,但裁员的残酷性却没有因此减少分毫。
进退两难的被裁员工:要么降薪、要么待业
毫无疑问,理财顾问是个高强度、高压力的职业,许多公司的末位淘汰制也使得业绩不佳的理财顾问被裁成为常态。
位于深圳的理财顾问高杰说,“来来去去很正常,这个行业流动性就是很大。”
但在以前,理财顾问们对于被裁员似乎并没有那么恐惧。
因为理财顾问的薪资构成中,绩效和提成占比较多,说到底还是个凭本事吃饭的职业。
如果业绩很差却一直不离职,其实也就是在公司混底薪。
与其在原来的公司一直业绩倒数,倒不如痛快被裁,出去寻找新的机会。
宜信前员工张古对笔者说:“以前被裁员一点都不怕,被宜信淘汰的员工别的公司抢着要。我有的同事业绩没我好,可被末位淘汰后却在别的公司混得风生水起,升职加薪做区域总,混的比我好多了,我甚至都有点嫉妒。”
张古提到的这种现象,在前几年确实很普遍。
前几年,中国三方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十分迅速,中小财富管理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新成立的中小财富管理公司,很想吸纳有大公司从业经验的员工进入业务团队。
但随着监管趋严、风险事件频发,行业内许多公司爆雷倒闭,被裁掉的理财顾问所面临的职业选择比以前少很多。
早都已经习惯末位淘汰制的理财顾问,还是为这波裁员潮感到惊恐。
“现在真的不一样了,市场上根本都没那么多公司了,别说有人抢你了,你还能再找得到工作就是万幸。”张古补充到。
近期,被裁掉的理财顾问遇到的挑战,似乎比以前都多得多。
找工作的选择减少就意味着,许多被裁的理财顾问面临着降薪。
不仅可选择变少且面临降薪,在寻找新工作时,理财顾问们还会对其他公司的合规性十分担忧。
钜派前员工陈史提到,“从原来公司出来之后,我是真的不敢去别的公司啊,不是知根知底,谁知道他们卖的是什么啊,要是合规有问题,退佣金不说,自己的人身自由搞不好都搭进去了。”
在这样的困局下,有的理财顾问只能待业在家,部分理财顾问无奈选择转行。
被怀疑、受指责、自我否定,他们失去的不仅是一个工作
寻找有“被裁”经历的受访者时,笔者遇到了许多阻碍。
“被裁”毕竟是有点丢人的事,愿意对外人承认自己曾被裁员的人并不多。
即使愿意接受采访,被裁员的经历在他们心里也是一块伤疤,我也不忍心用太尖锐的语言触碰。
裁员,最恐怖的不是影响一个人的职业规划,而是沉重打击他的信心。
“身边没人能理解我,包括我的妻子。”
“收拾东西离开工位的时候,希望大家都看不到我,工位上的东西都不想要了”
“被裁的那段时间,我真的很想要一个解释。”
“许多前同事,离职之后就断了联系,原来的社交圈都受到了影响。”
……
一个半年前经历了裁员的海归理财师杨峰这样对笔者说,“或许想一想,自己这些年真的挺失败的。二十几年一事无成,到最后工作竟然都丢了。”
当年他刚回国,在国内没什么人脉,稀里糊涂地进了某大型公司的高端人才培养计划。
起初,他业绩还不错,虽不算是销售明星,但业绩排名也能在中游,薪水也是十分让人羡慕。但做得久了他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有些书呆的他做事不够圆滑,虽能靠专业能力打动客户,但有些与人交往的细节处理不好,业绩总拼不过其他的理财顾问。
有一次,因为客户被人无耻挖角,他错失了一个大单,这件事对他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也让他倍感挫折。
“如果有那单没出问题,或许我就不会被裁了。”
虽然由于业绩不好被裁,但在别人眼中,他专业素养很强,各项证书一应俱全,外表也是高大帅气,被裁了也不愁找工作,整个人和自卑、失败这两个词毫不沾边。
最近,杨峰去一家中型公司做了IC,发挥了他的专业特长,也规避了他的短处,薪资也不比之前差。
而他,却总觉得被裁掉代表着自己是个被淘汰的人,现在时不时想起来还会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是个失败者,深深的自我否定就埋藏在他的内心深处。
除了自我否定,身边人的指责也压得他们喘不过气。
外人给被裁的员工贴上了太多标签,“懒”、”能力差”、“没毅力”……
这样的评价,伤人于无形且有失偏颇。
的确,因为没有上进心而被裁掉的理财顾问也是存在的。
而在这波裁员潮中被裁掉的大多数理财顾问,并不是能力极差或者缺乏毅力,他们大多只是运气不好,赶上了行业寒冬。
他们之中,有的人是涉世未深,选错了岗位;有的人,是因为公司倒闭而被迫离职;有的人,业绩不差,但是没扛住公司50%的裁员指标。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做错什么,只是这个寒冬的牺牲品而已。
别太责怪自己,被裁掉,未必是坏事
被裁员的人开始为找工作而发愁,但留下的人其实也并不开心。
大规模裁员的公司,往往也有相应的管理动作来配合。
“业绩做不出来,底薪等级也一直在降,辛辛苦苦干了一年甚至连年终奖都没有,我反倒有点羡慕被裁员的人了,还有补偿拿。”
“比裁员更恐怖的,是用各种严苛的政策恶心你、逼你走,甚至还找各种借口扣工资”。
行业寒冬的冲击是巨大的,只要身在行业之中,便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没有一个人能幸免。
严考勤、扣绩效、降底薪、扣工资等等,即使没被裁掉也够你喝一壶了。
裁一半,主动离职一半,裁员潮中失去工作的真实人数,远远比明面上的裁员数量要多。
对于理财师来讲,如果业绩不好,被裁和留下来,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相比之下,被裁,也不一定是件坏事,反而给了自己一个深刻反省、寻找新天地的契机。
大多数被裁的人都很难受,但同时又有一种解脱的感觉。
“当时很难受,但是有时候又觉得也不是什么坏事,还是要开启新篇章”。
“被裁那段时间,我一直在给自己洗脑,工作的时候也天天心烦,即使公司不裁我我迟早也得走,裁了更好,还有补偿。但又时不时觉得,还是自己废物,怪不得公司。”
这种被裁后的矛盾心情,充斥在被裁员工的生活。
许多人被裁之后真的想痛骂公司一顿,但骂的同时又很内疚,觉得自己不够成熟。
有的人也为自己的找工作的辛酸日子叫苦不迭,却又讨厌天天像祥林嫂般念念叨叨的自己。
这种内疚和自责的情绪一闪而过难以捕捉,却在潜意识中深深地折磨着自己。
而大多数人,甚至对最亲的人都不敢表达自己的情绪,不想把任何脆弱的一面展示出来让亲人担心。
位于黑龙江的某位理财顾问妻子这样对笔者说,“他有多少难处都不会跟家人说,我真希望他多为自己想想,有时候在我面前崩溃一下也好,他这样承担我觉得又感动又心疼。”
这样扛起一切责任的理财顾问,还有很多。
而这一两年,所有的理财顾问,你们都过得太辛苦了,公司的业绩压力、爆雷客户的指责、身边人的不理解等等……
太多的负面情绪压在你们这里,想必也是不堪重负。
别太为难自己了!
想骂就骂吧,想抱怨就抱怨吧。
大家都是负重前行,与其打碎牙往肚子里咽、所有的东西懂憋在心里,我更希望你们能留出一点空间来让自己放松、让自己释放这些承担了太久的情绪。
只要别让这些情绪把你们淹没,只要别把公司的错误当做颓废的借口,只要你们在情绪宣泄之后还能重新打开电脑找工作、做工作,就别觉得自己是个不够成熟不够积极的人。
待一切情绪释放,重新审视起目前的现实时,或许会发现,被裁和被迫离职,或许并不是一件坏事。
离开了一个不适合你的公司,换掉了一个干不好的工作,虽然前面的路也很艰难,但忍辱负重留下来结局也未必会更好。
别太责怪自己,扛过去。
下一步,无论是继续留在行业找工作,还是回大学进修,又或是彻底转行,都将是你人生中的新篇章。
结语
不幸被裁的理财顾问们,早都听够了指责。
“被裁是因为你们不够努力、不够出色。”
“没有公司会想留个混日子的人。”
但没有人告诉他们,“一定程度上,你们也只是社会大环境和公司整体战略的牺牲品。”
也没有人告诉他们,“被裁员并不代表你们从此将被贴上失败者的标签。”
更没有人告诉他们,“你们或许只是运气不好。”
每个行业都有划水混底薪的人,但大多数被裁的理财顾问还是有上进心有能力的员工,只不过他们这段时间暂时遇到了职业瓶颈和拓客难题。
被裁员并不代表你的人生被全盘否定!
如果你还对财富管理行业有信心,就留在这里,并心存敬畏。
如果觉得这个行业不适合你,转行也是明智之举,这并不代表你在逃避。
无论做出什么选择,只要你敢于对自己做出的所有职业选择负责,就没有任何人有资格指责你。
★ 注: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所有人物均为化名
作者:望京迪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