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PMI数据尚未反映疫情冲击——2020年1月中采PMI数据点评


核心观点

1月中采制造业PMI为50.0%,部分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在连续两个月扩张后回落0.2个百分点至荣枯线,分项指标显示制造业供给和需求仍位于扩张区间。根据PMI统计制度,本月中采制造业PMI数据反映了至1月20日制造业的景气程度,尚不能反映本月末假期因素和肺炎疫情的冲击,持续关注肺炎疫情对制造业生产、需求、外贸以及用工的后续影响。

事项

2020年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制造业PMI)为50.0%,较上个月回落0.2个百分点;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非制造业PMI)为54.1%,较上个月回升0.6个百分点。

正文

▌ 根据PMI统计制度,本月的PMI数据暂未完全反映假期因素和肺炎疫情对制造业景气的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采购经理调查统计报表制度》显示,每月被统计单位(制造业企业)的采购经理在22日至25日间,通过网报或移动终端的方式,反馈其对企业采购及其相关业务活动情况的判断,并由国家统计局各调查总队负责催报和审核,国家统计局服务业统计司负责数据汇总。根据国家统计局解读,本月数据统计至1月20日,由于春节假期开始于1月24日,肺炎疫情的爆发也不早于本月数据填报日期,尽管存在部分企业为应对春节假期,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通过“抢生产”在前月释放了部分产能,但是大体而言,本月数据暂未反映春节假期和肺炎疫情对制造业景气的影响。

▌ 本月PMI回落0.2个百分点,恰位于荣枯线,意味制造业景气程度与前月持平。1月制造业PMI为50.0%,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制造业连续扩张两个月后,景气程度有所回落(图1)。本月数据回落,部分受季节性因素影响,主要是制造业企业应对春节假期,扩张意愿不明显;部分由于经济仍处于弱企稳状态,本月数据小于1月PMI近三年均值50.70以及近五年均值50.26,即本月数据回落不完全是季节性因素所致。

▌ 分项指标中,生产指数有所回落,但供给、需求仍位于扩张区间。本月生产指数为51.3%,较上月回落1.9个百分点,扩张速度有所放缓,主要由于部分厂商应对春节假期的影响,在前月通过“抢生产”的方式,已经释放了部分产能,但生产情况仍处于扩张状态;本月新订单指数较上月增加0.2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相关需求仍在持续增长(图2)。从历史均值来看,本月各分项指标,均弱于近三年均值,部分表明了经济仍处于弱企稳的状态(图3)。

▌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持续增加,预计PPI通缩压力将进一步得到缓解。1月原材料购进价格为53.8%,较前月环比增加2个百分点,主要受上游原材料中石油价格位于高位的影响,因此推断PPI将环比改善,即生产者物价水平的通缩压力将有所缓解(图4)。

▌ 本月PMI进出口数据有所回落,主要由季节性因素所致。PMI进出口数据连续两个月改善后,于本月有所回落,其中1月新出口订单指数回落1.6个百分点至48.7%,进口指数较上月环比回落0.9个百分点至49.0%,尽管这两个指标较2019年12月及11月有所回落,但仍高于受贸易摩擦影响时的数值。本月PMI进出口数据的回落主要是外贸导向型企业平滑生产安排,前期已部分释放产能所致,并不能完全反应贸易情况的恶化。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时间2020年1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定义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或将对我国短期内国际贸易情况有所影响。

▌ 受建筑业带动,本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有所增加。本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1%,较前月环比增加0.6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较上月增加0.1个百分点至53.1%,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9.7%,比上月上升3.0个百分点,位于较高景气区间,带动作用明显。本月建筑业景气较高,主要受益于一月份地方政府专项债集中下达,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强弱项等措施推动下,建筑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稳步增长。

▌ 本月就业情况略有改善,持续关注后续受肺炎疫情影响的就业和开工情况。本月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较前月环比改善0.2个百分点至47.5%,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较前月环比改善0.3个百分点至48.6%,即在“稳就业”政策多方面推进的情况下,1月的就业状况有所改善。但受肺炎疫情影响,至1月31日,湖北延迟至2月13日后复工,广东、浙江等多省份(和直辖市)宣布延迟到2月9号复工(图5),据我们粗略估算,2019年一季度这些地区的产出占全国总产出的72%,因此预计将对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并带来一定的就业和用工压力。

附录图表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0年1月31日发布的报告《2020年1月中采PMI数据点评:本月PMI数据尚未反映疫情冲击》,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相关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特别声明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有道云等方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使用本资料。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kehu@citics.com。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kehu@citics.com。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