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A股开市,股市​短期大跌我们该怎么办?​一份基金方案

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初十。该来的总要来,市场短期回调不可避免。


问题是开市后市场下跌,我们该怎么办?


一、春季行情结束,短期调整到来


春节假期休市,给了我们时间消化这次疫情信息,先看看A股休市期间(1月24日到31日),外围涨跌的情况:


蓝色柱子是我们躲过去的…香港、韩国、台湾市场跌幅较大。随着美国出现非输入的“人传人”肺炎病例,31日周五美股尾盘也快速下跌超2%(其中还有1月议息会议落地、流动性注入放缓的因素)。

而与咱们比较相关的参照资产,大家看看心理有个准备:香港恒生指数下跌5.7%,恒生国企指数-6.5%,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下跌7%,港交所安硕A50ETF跌7.6%,国外对标沪深300的ETF下跌超8%。

普遍跌幅在5-8%之间,按照资本市场的定价能力,明天开市后大概率是会在短时间内跟随外盘迅速完成风险定价的调整。按目前外盘跌幅算,2-3天内奔着2800去的架势。

咱们节前1月21日有分析《新答案:持股还是持币》,受到新冠肺炎事态恶化负面影响,春季行情蜜月咔擦结束了。短期一方面是市场情绪和风险偏好被泼冷水,另一方隔离措施、延期复工对经济层面、部分行业盈利实有影响。市场开启一波调整。

如果疫情能在1季度末有效控制,从1月14日3127的高点看,这次下跌基本回到去年12月3日2860起点之下,调整10-15%左右(纯属个人瞎蒙)。

下跌不可避免,问题是跌了该怎么办?


二、形势判断,何时转好?


节前买期权上个保险还行,这个时候,已经来不及。但开市首日低开恐情况下,并不建议大幅恐慌性减仓。保持理性想要抄底的朋友首日也不要着急,有机会的…


首先明确,这个事件是个短期冲击,大概率是可控的。

历史上看,2003年以来全球重要的灾难性冲击事件,包括非典疫情、禽流感疫情、MERS疫情、埃博拉,甚至日本福岛地震与核泄漏事件,主要股票市场指数均在疫情与灾难发生过程中快速探底,但在疫情或灾难高峰过去后快速修复,整体呈现V型反转,持有3个月之后大概率出现可观上涨。

感染新增病例见顶,市场调整见底。看了一些分析报告、行情回顾等,核心结论就是:在新增病例见顶的同时,金融市场价格见底,且一般会领先于宏观数据(包括发电量、同店销售额这样的高频数据)。

现在的问题是,从全国新增确诊病例上看还没有见顶迹象:(加之昨天财经的报道,有很多人是没有检测试剂确诊,未被统计在数字内)


(可视化图片来自公号科技探针适时监控)

唯一好情况是湖北之外,全国其他地区确诊病例稍有缓解:


(可视化图片来自公号科技探针)

如果按照1月23日要求隔离开始算,14天潜伏期,大概在2月6日前后是一个拐点,但中间我们还有一个春运返工潮叠加。所以随着气温上升、隔离措施深化、专病医院投入使用,希望最早在春节返工潮结束看到疫情高峰的边界。

(一张我也找不到来源的图)


随着春运返工潮结束,疫情可能看到高峰见顶,要等这个拐点信号。但我们都不是这方面专家,如果因为其他变化如病毒变异等,还要继续观察。我还是相信能够控制住,疫情在2020年一季度末有效控制概率较大。


市场调整随着新增病例情况见底后反弹,大概率再陷入震荡。年初,业内两大判断,其一降低收益率预期,其二市场波动率会放大。万万没想到新冠肺炎成为波动放大诱因……


三、认为中期态势不变


再来看中期趋势。短期改变市场节奏,不变的是中长期态势,这个事件终究只是大局势下的浪花,它的出现不会改变中期基本面情况。

1)宏观经济求稳,增长不够,政策来救。


2003年非典期间GDP增速放缓1.5%左右,虽然当时与现在所处大环境不一样,一个是经济上行期、一个是下行期,且消费占比也不如现在。但别忘了2020年收官之年,稳增长仍是重要目标,如果这次对经济影响超预期大,反而会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确保实现6%的增速目标。


换个角度看,一季度末数据冲击挖坑,那么二三季度初在产业复工和消费修复的带动下就会有显著反弹。是不是开心点?

2)货币政策环境仍偏松。


2003年由于经济过热,货币政策稳中偏紧,年中还有一次升准。而我们当下货币政策要求灵活适度,且整体经济转型、去杠杆、稳增长大背景,流动性环境易松难紧。 这次冲击下财政支持、免税降费是一定的,货币政策主动收紧概率更是降低,面对困难,降准降息进一步小幅宽松都有可能。

3)经济结构性亮点,不是泥沙俱下。


宏观经济增速下台阶,但自下而上很多行业盈利都迎来改善,比如5G下行科技周期、新能源汽车、地产竣工产业链等,仍有许多可投优质行业标的,疫情并不改变它们的盈利逻辑,部分优质企业走出独立行情。

我们知道,市场上涨本质靠盈利和估值驱动。估值上,2019年分化显著、部分行业偏高,但是A股整体并不贵,还在中位水平。去年挣估值修复的钱,今年就主要是赚盈利的钱。而且盈利上,经济转型期,行业结构性机会将不断有。


而且全球横向看、国内纵向看,配置A股权益资产的吸引力大大的在,性价比在。这是我今年配置权益基金的大逻辑。这些前提都没有变。

1、2月合并的经济数据,大概是3月中旬会发布;然后至4月中旬才会出一季度整体经济数据。相信这期间,很多行业经历短暂的“挖坑”效应后,都将迎来反弹并修复至原有增长态势上。不就3个月嘛。

所以,总体上,一旦得到疫情控制,市场在短期的恐慌后,将很快恢复理性,届时将是很好的入场时点。


四、具体如何应对?


干货来了,个人观点:

1)其一,不建议首日最恐慌的时候大幅减仓。看手里的基金投资方向,如果大幅赎回,也就是帮基金经理操了心、做了决定,你一赎回他就得卖。等疫情数据拐点,会有反弹,后震荡。


2)以进攻代替挨打,如果明白这个是短期可控冲击,手里有子弹的当然是下跌中捞几网,偷着乐。有定投的还是按照原计划扣款,坚定执行。


3)行业影响会有分化。中短期,科技、新能源、医药及偏稳定类行业由于直接受疫情的负面影响较小,情绪冲击过后,或将受到市场提前关注而反弹;后面逆周期及促增长政策方向出来,基建、地产等就是机会。可选消费是受冲击最大的板块了。

再按照之前我们的配置框架,分别来说说:


1、短期受益于疫情的,隔离居家“宅经济”因祸得福,传媒中的游戏、视频流量大增,可惜我们之前配置的传媒ETF中包含大概1/3权重的影视股。还有医药、医药流通等环节,受益于疫情。参考2003年走势,疫情因素下这些行业会呈现先逆势上涨,然后在疫情数据拐点后下跌。


2、科技,这个安全基本不受疫情大影响,短期情绪冲击后,有望先企稳反弹,之前配的泛科技ETF继续稳的,不要太担心。


3、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这个与科技同理,不太担心。假期还有利好消息,主要是特斯拉业绩超预期驱动股价继续上涨。预计新能源板块将呈现较好的抗跌性,并与电子等行业一起率先反弹。

4、金融地产,怎么说呢,再跌性价比更高了,以全年看依然相信稳的一波,打底。


5、港股,这个我在节前减了H股ETF,随着港股市场提前反应,短期继续下跌的空间已经有限,未来疫情一旦反转,收益风险比更大。我等等买回来。


6、最后说一下冲击最大的可选消费(我们没有配置)。旅游、运输、休闲服务利空,这些板块不可避免影响最大,且根据疫情防控进展而定。但咱们也试想,回归价值投资,疫情对这些领域的优质龙头而言,盈利能力的冲击并非永久性损害,如果能够带来历史性估值低点,你看要不要捞呢?

最后,想说一句,比起统计数字背后(甚至没有被纳入统计数字中)每一个家庭的遭遇来看,资本市场的短期冲击并不算什么。短期的非理性,总会被市场先生纠正,想清楚市场的逻辑,我们并不绝望害怕。


身处其中的人才是煎熬。


希望在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配合下,医护人员、施工人员、各类专业人士无畏付出下,尽快渡过这次难关。国家和全球社会都能重视每一次的教训,为这类挑战,做好战斗级的准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